2025年3月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点评:月指数创新高,周指数强势上扬,供应紧张推动价格上涨

兮夜 1 0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的指数点评,是被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同数亮科技联合编制发布的。本文的内容以及观点,仅仅是供参考的。鱿鱼的市场行情,是有着多种变化的。价格指数的走势,只是用来反映国内鱿鱼价格的变化趋势的。

首先,本期有个指数被计算出来了。这个指数呢,是2025年3月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它是依据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各海域远洋鱿鱼价格数据,还有数亮科技指数模型,综合计算得出情况。并且,它能为广大厂商与消费者,提供权威科学的指数运行情况分析。

一、指数运行总体表现

依据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有限公司所进行的数据观测呈现出的情况,就月价格指数的运行态势而言,在2025年3月的时候,中国远洋鱿鱼的月价格指数持续保持上扬的态势,并且创造了新的高度。从周价格指数的运行状况来看,在3月后面的3周里,指数呈现出强势上扬的状态,其中在第3周的时候,与上一周相比涨幅达到了4.25%。

(一)月价格指数

2025年3月之时,鱿鱼供应持续呈现紧张态况,致使市场之中库存不断历经减少,中国远洋鱿鱼按月统计的价格指数随之继续呈现上扬势态,最终收于达到历史新高之283.04点,与环比相比上涨幅度多达7.72% 。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月)

2025年3月,四大海域鱿鱼月价格指数表现为“三涨一跌”。

东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涨幅是最大的,它收于318.43点,此指数环比上涨幅度为9.51% 。西南大西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其收于206.09点,该指数环比上涨了2.67% 。印度洋海域,鱿鱼价格也是呈现上涨趋势,收于245.24点,环比上涨幅度为6.90% 。西北太平洋海域,鱿鱼价格指数出现下滑情况,收于209.45点,环比下跌幅度是3.42% 。

各海域远洋鱿鱼月价格指数走势

(二)周价格指数

2025年3月,中国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出现涨幅扩大的情况,第一周的时候,该指数稳定在了269.24点,之后的三周,指数分别是274.05点、277.05点、288.81点,与前一周相比,环比分别上涨了1.79%、1.10%、4.24%。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走势(周)

从细分角度来看,四大海域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展现出分化的态势,东南太平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呈现先是下跌随后涨幅的情况,在第一周环比降低了0.19%,达到了312.79点,其后续又连续持续上涨,第四周指数收留在339.33点上,印度洋鱿鱼周价格指数呈现出涨幅之后企稳的势头,先前的三周接连不断上涨,第三周指数收于268.66点,相较于2月末上涨了7.90%,第四周持续维持稳定,西北太平洋海域3月各周鱿鱼价格指数呈现先是下跌然后走向平稳的状况,第一周下跌到195.60点之后平稳平稳运行。西南大西洋鱿鱼,周价格指数所显现的是,一开始上涨随后下跌,其中,前三周的时候,从162.49点开始,逐渐地向上行进到达168.90点,而到了末周,又细微幅度地往下降落至 168.55点。

各海域远洋鱿鱼周价格指数走势

二、鱿鱼月价格指数走势分析

(一)西北太平洋海域

西北太平洋海域的价格指数维持着平稳态势,这主要是受供给端稳定以及需求端疲软的双向作用所致。供给方面,该海域没受到显著自然灾害的影响,其捕捞量处于正常波动范围,而且日本削减76%的太平洋鱿鱼配额政策还未传导至短期市场;需求方面,下游加工企业的采购重心倾向于价格更高的东南太平洋鱿鱼,西北太平洋仅仅被当作“救急小仓库”,交易活跃度有限。另外,冷链技术的优化使得区域价差缩小至8%以内,进一步抑制了价格波动。

(二)东南太平洋海域

在东南太平洋海域,价格出现上涨,这主要是受到供给短缺以及成本推升这双重因素的驱动。从供给端来看,秘鲁近海由于受到厄尔尼诺现象,也就是ENSO的持续影响,使得渔获量急剧减少;再加上秘鲁政府严格控制非法捕捞,也就是IUU,导致卸货量长期处于低位。在需求端,加工企业因为库存被消耗,所以被迫进行补货,然而高成本致使采购变得谨慎,市场呈现出“价涨量缩”的特征。在国际层面,秘鲁FOB基准价的上涨以及船东具有的看涨情绪,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升高。

(三)西南大西洋海域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分析_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鱿鱼价格指数_鱿鱼价格

该海域出现阶段性波动,其根源在于供需节奏错配,前期上涨,是因为阿根廷专属经济区捕捞状况稳定,渔获质量良好,同时中国对于中小规格,也就是200至600克产品的需求十分旺盛,后期回落,是由于3月运输船集中到港,致使市场预期供给会增加,而加工企业鉴于成本居高不下转而观望,另外,福克兰群岛捕捞季延后所引发的供应增量预期,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谨慎情绪。

(四)印度洋海域

使得印度洋鱿鱼价格指数呈现出温和上涨态势的主要原因是进口替代效应的驱动。在2024年的时候,中国鱿鱼进口量同比出现了下滑,下滑幅度为18.4%,因为印尼等传统来源国的供给有所收缩,进而推升了对印度洋产品的替代需求。除此之外,日本配额政策还间接性地推高了西北太平洋的价格,使得部分需求溢出到印度洋,从而形成了支撑。

三、市场行情分析

(一)西北太平洋海域:价格指数平稳运行

1. 供应稳定与需求刚性

这片海域的鱿鱼捕捞数量,一年到头都持续稳定,没有被极端天气影响,也没有因政策调整而改变,供应和需求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2. 替代品竞争压制波动

到了同一时期,中国、日本以及韩国这些市场里面,秋刀鱼呀,鲭鱼呀等可以起到替代作用的海产品,它们的供应是特别充足的,消费者的偏好呈现出分散的状态,从而抑制了鱿鱼价格的波动空间。

(二)东南太平洋海域:持续上涨

1.捕捞配额收紧与出口需求激增

2025年初时,秘鲁、智利等主产国将实施更为严格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这使得捕捞配额被缩减,进而导致供应呈现紧张态势。与此同时,中国春节过后,加工企业会集中进行补库,并且欧洲市场对于高品质鱿鱼的需求有所增长,像西班牙海鲜饭原料采购这样的情况,推动了价格大幅攀升 。

2.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东南太平洋存在水温异常升高的情况,发生在3月,鱿鱼的洄游路径有所改变,捕捞效率因此下降,供应短缺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

(三)印度洋海域:温和上涨

1.地缘冲突推高运输成本

因地区局势紧张,红海航线出现状况,致使部分货轮选择绕道好望角,如此一来,运输周期被延长,进而物流成本有所增加,随着这一系列情况出现,供应链压力便传导给了终端价格。

2.欧盟市场品质溢价

在印度洋生存的鱿鱼,凭借其具备的低污染这一特性,从而成功获得了欧盟所给予的有机认证,之后出口到了法国,还出口到了意大利的高端餐饮渠道,进而使溢价率得到了提升。

(四)西南大西洋海域:先涨后跌

1.前期上涨:季节性需求与捕捞受限

南半球的气温呈现出偏低的状况,阿根廷外海的渔船其作业受到了限制,供应量与之前相比出现了减少。再加上巴西、乌拉圭的加工厂为复活节这个出口旺季进行备货,采购需求被集中释放出来,进而推升了价格。

2.末周回落:供应恢复与库存释放

4月,天气渐渐转暖,捕捞量开始回升,阿根廷冷冻库存也随之释放,市场短期供需矛盾得到缓解,价格呈小幅回调态势,。

总的来说,国际市场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难以确定的因素,价格起伏波动依旧十分频繁,行业各个方面都需要紧密留意市场的动态变化,以合理的方式去规划库存以及采购的策略,从而能够将风险降低,并且去优化利润的空间。

标签: #中国远洋鱿鱼价格指数 #市场行情分析 #供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