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年中电商促销活动开始后,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难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据了解,北京8家出版社与上海出版经营管理协会代表上海46家出版机构,共同宣布不参与某电商平台图书大促,即该平台开展的全部图书以两到三成折扣进行推广的活动。
电商破价卖书让出版界“破防”
业内专家透露,大部分书籍的售价中三成是维持运营的基本开销。一旦出版社参与网络购书节,就必须亏本促销,否则难免引发争议。企业运营应以盈利为原则,完全牺牲收益换取销量,既不可持续,也无法实现良性发展。
出版机构对“无节制降价”反应强烈,因为书籍定价一旦降低就很难回升。这并非只是“利润减少”那么简单。某媒体统计了28家公开上市的出版发行公司年度报告,发现其中9家公司年盈利不足一亿元,2家公司年亏损。小型出版商的盈利状况就可想而知了。【详细】
价格战之下,没有赢家
市场竞争激烈时,书籍很难按原价售卖,有些购书者又只在促销活动时才购买,为了维持利润,出版商不得不选择提高书价作为对策,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无奈之举。【详细】
购买一本标价高但折扣小的书籍,表面上像是获得了好处,实际上未必真的划算。书籍属于文化商品,如果“价格低廉者优先得到”成为普遍现象,出版商可能无法持续承担亏损而退出市场,或者牺牲品质来削减开支,最终造成“好东西被坏东西挤走”的局面,那时,人们还能去哪里寻找优质的作品呢?最近有出版机构为了防止书籍贱卖,选择自行撤下销售,估计也不是电商平台乐意见到的情况。【详细】
图书价格须规范化管理
代理商压缩售价被出版机构指责,此类事件并非首次出现,随着各主要销售渠道更加注重低价宣传、优惠活动不断推陈出新,这种情况绝无可能终结。引人关注的是,行业内的价格竞争已经进行了十余年,眼下出版商们难得地采取集体行动抵制,表明降价幅度已触及他们的承受极限。
如今全球已有二十余国推行图书统一定价政策。在国内,促成书籍定价立法始终是出版业界的长期期盼。一旦书价得以系统规范,定价机制、恶性竞争行为等便有明确依据。作者、出版方、实体零售商将获得更强保障,得以专注内容创作,进而促进出版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进步。
(以上综合南方日报、光明网、扬子晚报)
V视角:
@不安陵容:图书馆能借到的书,我就不会买。
@君子以经纶111:我看电子书,实体书太贵。
@你好呀小黎宝_:会不会因为折扣太低,所以才定价高呢?
@月隐寒霜:有的书一文不值,也敢拿出来卖。
@璇玑九爷:出版行业不好干啊!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书籍并非生存必需品。在互联网时期,网络平台已成为书籍销售的核心途径,在此情形下,出版机构完全避开网络平台的推广活动,并不可行。然而,书籍是文化的关键载体,当出版机构缺乏资源保障优质内容的创作,网络平台又能提供什么?读者又能得到哪些益处?图书价格竞争不该持续不断,需要研究制定电商平台与出版机构的互利机制,促使图书定价回归正常范围,这事必须立刻提出来讨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