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到5月4日,仅用四天时间,全国就有32家造纸企业宣布提价,各种纸张的涨价额度从每吨100元到300元不等。纸张价格上涨是近些年图书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最近更让出版从业者感到困扰。近期,记者走访了印刷企业、出版公司和零售书店,探寻他们的实际困难。纸张成本增加,影响广泛,或许正成为图书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印刷厂:
纸价涨回到十年前高位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坐落在亦庄,机器发出轰鸣声,传送带上的书籍刚刚完成印刷。仓库中,一桶桶轮转纸排列整齐,叉车来回移动,正将一叠叠平张纸送往印刷车间。这些对出版行业至关重要的纸张,即将进入生产线,承担起制作图书和杂志的任务。
纸张,是印刷行业去年热议的一个焦点。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朱敏指出,2016年11月纸张价格忽然上升,去年上半年度纸张价格更是急剧攀升,涨幅大约达到30%到40%。今年出现轻微增长趋势,2月份采购价格上调了2.2%,3月份又提升了1.8%,三个月累计增长达到了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轻涂纸的涨幅更为显著,目前其价格已经非常接近铜版纸了。”朱敏表示。记者获悉,书籍内页通常选用胶版纸印刷,该纸当前价格每吨在8200元到8400元之间,铜版纸每吨售价为7800元至8000元,轻涂纸每吨则在7700元到7900元范围内。
依照朱敏的见解,当前纸张的市场价位并非历史峰值,而是与2008年的水平大致相同。1995年和1996年曾经达到过价格高峰,此后纸业产能逐步提升,导致纸张价格在2008年至2016年期间持续走低,而今又显现出新一轮的攀升态势。
行业专家指出,纸浆价格、物流费用、煤炭价格等持续攀升,加之2016年环保措施趋严和低端产能被淘汰,导致许多中小型造纸企业停业,这些情况共同推动了纸张价格上涨。朱敏表示,过去会建议出版社和杂志社更换纸张类型,但现在即便更换,各种纸张的价格都在上涨。她表示,对于出版公司来说,现在要面对的挑战和负担正在变大,原因是,他们和杂志机构的合作都是按年续约的。
纸张价格上涨,业内指出,这对教科书冲击最为严重,因为教材定价需经物价部门核准,而调整价格要经过申请和审批环节,期间出版社将面临很大负担。朱敏补充说,虽然出版商可以通过涨价来降低损失,但涨价的同时,内容质量也必须相应提高,这对出版社同样构成考验。
出版社:
书价不涨会印一本亏一本
纸张价格的上扬直接引发了出版费用的显著增长,出版领域不得不被动地修改书籍的售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副总编辑刘凯对此表示了看法。
刘凯做了个统计,2016年以前,纸张价格变化不大,每本图书里纸张费用大约占一半成本。2017年开始,每吨纸价格增加了两千米左右,图书里纸张成本占比都超过了六成。译林出版社制作部的王义权说,纸张涨价对教材冲击最明显,因为教材里纸张费用要占六到七成成本。
磨铁图书猫头鹰工作室的总编陈亮最近编撰了一部90万字、1124页的巨著《权力之路》该书的印刷页数多、耗纸量大,所以出版所需时间远超一般图书,然而受纸张价格飙升影响,其最终定价168元已无法维持原先预计的150元,陈亮对此表示,根据业内专家普遍看法,与两年前相比,目前的市场售价平均至少上涨了两成以上“其实《权力之路》即便是按168元定价,成本压力也很大。”
王义权表达担忧,称教材教辅受价格限制,即便纸张成本大幅增加,目前销售仍按原价进行。他指出,在特定阶段,这类书籍不能像普通读物那样,依靠涨价来弥补成本。他透露,当前教材教辅没有盈利空间。刘凯补充说明,再版书籍同样遭遇严峻挑战,若不调整售价,每印刷一本就要亏损一本。因此,许多出版社选择通过更新版本、变换包装来应对。
图书领域出现新情况,部分出版商抱有积极看法。纸张成本上升或许能起到促进作用,售价提高后,每本书的盈利空间也随之变大。北京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黎遥表示,该公司图书销售并未因价格上涨而减少,与以往销售状况保持一致。
刘凯和《出版人》杂志记者黄璜都指出,从长远角度考虑,纸张价格上涨可能会对规模较小的企业造成更显著的影响,黄璜表示,成本增加会导致利润率降低,这将进一步压缩这些企业的生存空间,由于它们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不如大型出版社,因此受到纸张价格上涨的冲击也会更加明显,刘凯还担忧,如果民营出版公司中有企业选择退出市场,这对图书行业来说将是一个负面的信号。
业内专家因此倡议,针对新出版的书籍应该推行价格控制政策,以此来对文化出版领域提供有效保障,这也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必要手段。陈亮指出,实际上对出版行业冲击最为严重的是网络销售平台的诸多优惠活动,“特别是那些大型在线零售商,它们促销活动的费用负担最终都由出版社承担了,出版商长期以来都是在亏损中换取市场声望。刘凯同样觉得,电子商务不应继续把书籍当作吸引顾客注意力的工具,政府部门有必要制定相关政策,来维护图书领域的正常秩序。
读者:
购买纸质图书会更加慎重
图书价格即便出现增长,出版机构也会非常谨慎考虑。刘凯指出,对于读者必须购买的书籍,价格变动并不会引起太大关注,然而,针对大众阅读和休闲类读物,读者心中会设定一个可接受的价格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就会觉得物有所失。记者紧接着前往单向空间花家地分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等场所进行了实际观察,最终了解到,大多数购买者对图书价格上涨表现得相当冷静。
叶女士每年都会从海外短暂居住,她察觉到书本价格相比早些时候有所上升,不过她表示这并未对她造成显著困扰,因为她主要阅读数字版本,每月都能享受到非常划算的电子读物资源,她补充道,在国内她只购买英文教学材料,这属于必要开支,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都必须购买。李凝倩这位读者既需要实体书进行阅读,也使用电子书,小说类的书籍她倾向于选择电子版,历史类的读物她两者皆可考虑,至于艺术史和美术相关的书籍,无论价格多高,她都坚持购买纸质版本。
张一文这位读者谈到,他能负担得起的现代书籍费用大约是四十元上下,不过书价上涨现在对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毕竟他多数时候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书籍,他只关注实际的销售价格,当然,如果书籍印刷量少,具有特殊纪念意义,那就另作考虑。另有一些读者母亲透露说,过去售价二三十元的图画书,如今普遍涨到了四十元,部分书籍单本价格甚至超过了百元,她们主要在线上购买,同时也能参与集体采购,现在对价格高低并不十分在意。
受访者中,有人购买电子书或网购书籍,书价增加并未引起太大反响。然而,专家指出,图书价格普遍上调,读者的购买意向可能会发生改变。刘凯估计,书价提高后,人们会更为谨慎地挑选读物,如果购买力下降,市场能否恢复活跃,现在还难以判断。
书价持续走高会促使更多人转向电子阅读,与此同时,书籍作为艺术品和收藏品的属性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读者提出,出版社可以借鉴某些唱片公司专注于服务喜爱黑胶唱片的发烧友的模式,通过提升纸张和装帧的品质,并融入更多设计元素,让纸质书籍变得格外考究,从而将普通书籍转变为值得珍藏的物品。此外,实体书应当更广泛地采用集资模式,从而显著降低因无序制造而导致的资源损耗。报道人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