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块钱纸币上的机床传奇:从辉煌到转型,中国工业如何破局?

兮夜 41 0

谁还会回忆起儿时那张呈现出绿油油色泽的2元纸币呢?其上有着一台处于沉稳运转状态的车床,这车床恰恰是沈阳第一机床厂在1953年研制问世的C620。在那个时期,这台机器的精度能够精确到0.01毫米,全国范围内谁会不为此感到无比自豪呢?有十八家国有企业大厂,从沈阳延伸至大连,从济南延展到齐齐哈尔,仿若十八尊罗汉那般支撑起了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脊梁。在一五计划刚启动之时,在156个重点项目之中,机床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到了六十年代,全国机床年产量突破十万台,七十年代攀升至19.87万台,在1978年的数据更是直接跃居全球第三 。产出火箭壳体的厂子,制造潜艇轴系的厂子,就连打造航母甲板部件的厂子,都是用一锤一钉敲出这些东西的 。

可谁都没料到,八十年代门一打开,日本德国的机床如潮水般涌入。其精度高,速度快,国产中高端根本无法招架。国家本打算靠降低关税引进技术,结果老厂们直接被甩在沙滩上。青海、南京搞合资,设备虽买到手,可全是“黑匣子”,参数无法调整,代码被锁得死死的。沈阳花大价钱购买美国数控,1990年到货,能用却无法改造,研发停滞不前。更棘手的是,这些厂子从铸造到装配全包揽,不像国外注重分工协作。常年的研发投入,竟然达不到营收的5%,而人家马扎克、通快,却是一下子就投入15% 。

2005年的时候,沈阳收购了德国希斯,为此花费了巨额资金,然而呢,其五轴机床芯片是焊死的,并且合同当中明确写明存在技术禁运情况。想要凭借录像进行逆向研究吗?那专利壁垒树立得比山峰还要厚实。大连的状况更为糟糕,拆卸德国机床后,就连螺丝扭矩都无法准确把握,根本装不回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订单数量急剧增加,沈阳并购了两家工厂,销售额飙升至180亿,在2012年竟然一度成为全球第一。大连的订单都排到三年之后了,产值进入了前十。表面看起来十分风光,可背地里负债率高达98%,完全依靠借钱来维持运营。2010年,有一批贴牌出口到欧盟的低端机床,被整批没收了,导致现金流当时就断裂了。

2017年的时候大连机床宣告破产,其上百亿的债务笼罩重压,法院实施封厂举措,龙门铣床依照废铁以10元一斤的价格进行拍卖。两年之后沈阳同样申请进行重整,有着202亿的负债,厂标被摘下。昆明、长沙、上海等城市,机床状况一个个出现滑坡趋势,重型机床下滑幅度超过80%,金切机床亏损超过半数。到2020年的时候,九成高端机床依赖从国外进口,贸易逆差达到59.7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产量虽说有所回升,金属切削达到40.3万台,成形方面为8.5万台,然而高端系统国产化程度依旧不足10%。

机床价格_沈阳第一机床厂C620_中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依然存在未垮塌的情况。济南二机床执着于死磕研发,每年将多达15%的利润投入其中,针对德国一台设备拆卸了137次,最终才摸清楚其中门道。在2011年的时候,为福特制造出了精度达到0.01毫米的七层楼高铁冲压机,成功打破了德日的垄断局面。到了2013年,拿下了肯塔基订单,福特60%的冲压线是由中国制造的。在2025年,90%的股权被划入济南工控,进而成为了国企改革的样板 。

从手机壳起步的深圳创世纪,于2023年售出1.52万台钻攻机,占据国内60%的市场份额,富士康是其大客户。在零下20度环境下进行数千遍参数测试的大连光洋,五轴产品达到军标标准,歼-20的起落架由他们负责加工制造。通用技术集团接手沈阳与大连,将于2025年6月完成资产过户,投入资金开展高端数控工作。纽威数控建设四期工厂,其摇篮转台、电主轴均自主生产。国产化率从2015年的53%提升至2022年的68%,到2024年中低端产品已占据六至八成市场份额。

当下,全球数控市场规模超过1700亿,其中,中国出口额为217.2亿,相较之前上涨了4%,不过,中国进口额却下降了8.6%。锂电设备的自给率超过了85%,部分锂电设备的自给率更是达到了98%。机械类贸易顺差为5696.9亿,此数额占据全国一半还要多。济南二机床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机器人焊接、智能传感等技术纷纷投入使用。9月即将举办焊接研讨会,山东的那条压铸线一旦落地,又能节省下一大笔进口所需的资金。银丰铸造增加投资2.5亿,济南在科研方面的排名也得以稳固。工业母机这场战役,目前尚未失败。

标签: #机床 #工业转型 #国产化